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全国环评涉及40万亿份额 民营企业市场缺口巨大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建设项目无论大小,按照国家规定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程序,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污染企业落户生根。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直言:“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评”。
   然而,这个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门槛”长期以来却一直遭受诟病,其原因就是众多环评机构黑暗腐败,“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环评风暴”骤然兴起
   2015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情况,直指环评机制下的六大腐败问题;3月25日,环保部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方案》,对易发生不当利益输送的“红顶中介”开刀清除,一场“环评风暴”骤然兴起。
   2015年底,环保部直属的8家环评机构已经完成脱钩,并且全国各地还完成了140家环评机构的脱钩工作。据介绍,目前共通报处理159家机构和69名环评工程师,1000多名已不在环评岗位的环评工程师主动退出。
   2016年2月18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对于“红顶中介”问题,今年将再完成200家环评机构的脱钩工作。同时,还将加强环评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把“红顶中介”的问题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按照《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的要求,2016年底“红顶环评机构”将全部退出环评市场。脱钩后,环保直属单位及其所属企业的在编和聘用人员,一律不得作为环评专职技术人员参与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不得在环评机构参股。
   日前,环保部还制定并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方案指出,到2016年底,要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环评市场有多大?
   “因为环评乱象由来已久,为逐利铤而走险,浑水摸鱼者众多”,一位知情人曾表示。相关专家指出,环保部大力清除“红顶中介”,脱钩环评机构,对资质挂靠的环评乱象产生很大的约束力。
   有专业人士表示,当前环保部门清理“红顶中介”相当于对环评领域进行的“供给侧”改革,环评市场的放开有利于规范环评市场,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那么,环评市场究竟有多大呢?先来看一组数据,据环保部通报称,2015年,环保部共受理项目环评文件155项,批复159项,涉及总投资1566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省级环保部门审批项目约4000个,涉及总投资约39500多亿元。
   一般大规模正规的环评机构,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收费,将项目投资额、行业系数、环境敏感程度等几个参数输入软件,通过计算公式得出价格。但市场上一些小环评公司和代办环评的公司收费则没有统一标准,曾有报道显示,一般项目的环评收费大约在5000-10000元左右。
   据市场分析,环保部发文推动环境影响后评价,与建设前评价对应有望撬动50-70倍的治理市场;清理“红顶中介”,并提升环评企业资质标准将促行业集中度提升,民营环评企业最高可能有3倍收入提升空间,市场缺口巨大。
   但是,这样的政策也会使得行业更加市场化,加剧竞争。环评机构资质申请将越来越难,对环评工程师的审查越来越严,环评费用逐步降低,环评机构无疑将面临一场“优胜劣汰”。
   环评市场将随着环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公平透明,在环保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十分巨大的。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