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精准把脉环保“病症” 有的放矢共建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绿色转型进展顺利,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旨趣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急需我们正视问题挑战、补齐环保短板。从制度顶层设计、生态文化培育和协同治理创新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促成相关环境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精准把脉环保“病症” 有的放矢共建美丽中国   

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又如何实现的重大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再次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家和民族发展长远大计提出的战略抉择。探究绿色发展的现实挑战及其实践要旨,对开辟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共赢路径意义深远。   

找准“病症”,补齐短板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密集颁布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审议批准,绿色发展迎来加速推进的历史契机及政策红利: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绿色转型进展顺利;三大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区域环境质量总体向好;民众高度关切环保事业,社会治理格局初具雏形。但毋庸讳言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旨趣仍存在较大差距,亟须正视问题挑战、补齐环保短板。   

一方面是资本逻辑的生态悖论。虽说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中,培育环境污染治理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政策导向愈发清晰,但环境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决定了政府职责的不可或缺。资本市场运用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固然能优化环境资源的配置,可生态财富流失亦同资本拜物教盛行有着密切关联,利润挂帅的技术理性、区域发展的环境分异和物欲至上的消费观念便是其突出表征。因此,揭示资本拓殖的生态限度是应对资本逻辑生态悖论的前提。   

另一方面是生态建设的制度性障碍。这主要包括制度供给落后、长效机制缺失和技术支撑不足等方面。在绿色发展融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架构和全方位社会转型实践时,优化政绩考核制度、划清央地事权范围、创新市场激励办法以及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有助于消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群众渴求良好环境与优质生态产品稀缺等矛盾。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予以科学布局和有序开发,是提升绿色发展整体效能的关键。   

有的放矢,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树立绿色发展的地方样本和宜居典范,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的本土特色、制度自信与后发优势,须从制度顶层设计、生态文化培育和协同治理创新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促成相关环境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制度构建是践履绿色发展的强力保障,涵盖从决策监管、审计督查到考评问责的系统工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查补制度漏洞、加强制度衔接和提升制度实效需坚持正义原则,守牢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然而,各项生态制度因权责归属、法理依据和适用领域的差异并非天然自洽,如何在推行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等过程中真实反映资源市场供求、自然环境价值与区际代际公平,妥善处理经济正义、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张力平衡,事关绿色发展的包容性与永续性。   

文化培育是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达成共识和行动自觉的内生动力,涉及生产行为、消费习惯、政绩观念乃至生活态度的根本转变。实现绿水青山的关键在于弘扬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与人本精神的生态文化,将山水林湖田视为生命共同体。故此,厚植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生态文化载体建设,能有效纠正生态主义“去人化”和资本逻辑“无视人”的错误倾向,增强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认同度和执行力。文化宣传和制度规约相辅相成,将为践履绿色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及行动遵循,使每个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 健全生态治理体系是绿色发展理念走向实际的核心任务,包括治理对象、治理主体、治理政策与治理目标。无论是治理对象的精准覆盖、主体权责的分工联动,还是政策工具的组合配套、目标规划的统筹评估,都应树立协同共治的整体思维。从协同治理视域探寻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治理结构,突破“九龙治水”和治理架构碎片化的瓶颈制约,如开展跨省域跨流域污染防控协商机制创新;建立区域协同、信息共享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等均有助于将绿色发展引向深入。   

共享福利,提升人民获得感   

绿色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引领,不单是关注经济的转型升级(增殖自然资产),也不仅为了自然的繁衍生息(创造绿色财富),更应着眼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共享生态福利),实现生态盈余与民生福祉的和谐统一。探索建立科学民主、可感可知的绿色发展量化评估和指标考核体系,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指标的权重,制定既体现各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又与公众切身感受相匹配的综合性、差别化考评机制,才能让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当然,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还需将绿色发展同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形成合力,探索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关联和协同路径。进言之,积极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用新思维谋划生态与产业、民生、科技的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发展的着力方向。   

我们相信,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构建、中国绿色发展的贯彻落实,不仅能够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美丽中国梦,亦能为保障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和示范引领。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