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上海老港基地变身大花园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经过生态修复,上海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成功变身成生态大花园。到今年年底,完成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后,这里将成为上海市首个以“环保再生”为主题的郊野公园。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型废弃物综合处置基地,承担着上海市70%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每天处置量达到1万余吨。

现在,这里的一至三期垃圾填埋场封场区域、四期填埋场南侧芦苇荡、市政预留地等区域,经过改良土壤、地形微整后陆续“披绿”,种上了女贞、黄连木、水杉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能力强的乔木苗。针阔叶混交,林下撒播三叶草、紫花苜蓿、紫云英等植物,俨然是一个大植物园。

生态改善吸引鸟类栖息

记者之前也曾多次来老港垃圾填埋场,看到的景象并不令人愉快,垃圾遍地、满眼脏乱、荒芜苍凉,恶臭气扑鼻而来。在如今的老港基地,这些现象已不复存在,可谓“旧貌变新颜”。

高高低低的填埋堆场上,一排排小树苗连成片,几年前种下的树木已粗壮笔直、树冠蓬松,路边种有夹竹桃等吸附气体能力强的植物。到了春天,基地里的油菜花盛开,鲜艳夺目;夏秋两季野花野草遍地,引人不禁驻足。

植物种类繁多,引来野生动物筑巢栖息。在数千亩备用地上,大片河塘、沼泽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褐色的芦苇随风摇曳,吸引了成百上千只野鸭、野鸡、灰鹤等嬉戏觅食。当野鸭成群飞起时,嘎嘎的叫声悦耳动听。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来,老港基地的水鸟和小动物越来越多,春天能看到很多刚孵出的小鸭子。“水塘里有鱼有白米虾,鸟儿们自得其乐。”

修复经验用以推广借鉴

作为上海生活垃圾处置的托底保障,老港基地长年超负荷运行。以前受限于技术条件,臭气扰民、土地受污染、环境承载力饱和等问题长期存在。这种状况下,老港很难维持下去。痛定思痛,生态修复项目是解决问题的必然之选。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2月动工的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在填埋场上敷了一层生态膜,膜上再覆盖80厘米的土层,然后种植各类植物。“实验证实,80厘米的厚度已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在这种土层上种植高大乔木,可以更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对全市其他20多个堆场的改造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老港基地的地面有高有低,堆体高的有15米左右,低的比周边河道低3.7米,因为覆土层被生态膜隔断了与地下水系统的接触,覆土层雨少时干旱,雨多时内涝。项目组研究了不同植物的“耐淹”时限,设计合适的灌溉系统,灵活调整水位,让植物舒适呼吸。

2016年年底,上海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生态修复项目,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老港基地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修复生态环境,利用基地内先后建成的10平方公里林地和1800亩原生态湿地,结合在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生态“后花园”,并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和实验数据。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