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生活垃圾分类“深圳模式”蓄势破局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今年6月3日上午,一场名为“全民分类时代・邀您共同见证”的发布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国内首份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正式对外发布并向市民发放,这被视为深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深圳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时代到来。

对此,长期关注垃圾分类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白岩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举为“几乎在生活中没有落实之地的垃圾分类工作现状”带来破局之力。

那么,深圳的生活垃圾分类究竟如何破局?从“提倡分类”时代走向“强制分类”时代,作为国内最早提倡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总结,深圳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积极构建八大类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

在深圳的生活垃圾分类探索中,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绝对是一大亮点和重要突破。

为了打通资源类垃圾回收渠道和机制,通过专业化分流处理手段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2015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即从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玻金塑纸等八大类,实施大分流处理。

目前,八大类垃圾分流处理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在不断完善,日处理量不断攀升。

在大件垃圾回收上,深圳十个区(新区)均已建立起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制度。以住宅区或社区为单位指定大件垃圾投放点,实行定点投放、预约清运,各区确定运输处理企业,向社会公布投放指引、预约清运方式,末端处理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目前,深圳全市收运处理大件垃圾400吨/日。

在推进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上,深圳已建成运营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龙岗区、龙华区5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1180吨/日,目前收运处理量约900吨/日,占深圳市餐厨垃圾总产生量约50%。

在有害垃圾分流处理上,深圳市城管部门招标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对废电池、废灯管进行集中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全市共设置废电池专用回收箱约21000个,回收废电池约8吨;共设置废灯管专用回收箱约12000个,回收废灯管约31吨。

深圳还在郊野公园探索建立集中堆肥利用试点,消化其他公园不能完全就地就近处理的绿化垃圾。目前,深圳133个公园分流处理绿化垃圾约100吨/日。

而对于废旧衣物回收难题,深圳还积极引进有分拣场所和再生利用渠道的回收企业,在住宅小区(城中村)设置专用废旧织物回收箱。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全市共设置废旧织物回收箱约3900个,回收废旧织物4吨/日。

不仅如此,今年10月底前,全市住宅区(城中村)玻金塑纸分类收集容器将完成配置。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收集容器的保洁维护等日常管理,并通知收运企业及时回收;各区统一招标专业收运企业提供免费预约回收服务,每月至少巡回收运一次。

发放国内首份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

只有当市民、家庭都参与进来做好垃圾分类时,全民分类才有意义,垃圾分类的全民时代才能真正到来。对此,深圳市城管局率先全国编制了一份《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并于6月3日在全市十个区同步发放。

“深圳这次指引有两大特点,第一比较具体;第二比较务实,可操作性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以往对垃圾进行粗略分类的做法,这份《指引》对垃圾投放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发布会过后,深圳各区、街道及时印制《指引》,并通过多渠道发放入户。截至6月底,深圳市共印制分类投放指引超过260万份,主要通过社区、物管、义工、NGO组织以及专业公司等入户发放或投放到信箱,并向居民详细讲解指引内容,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指引要进家庭,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要进社区、进小区、进城中村。”深圳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介绍,深圳不仅要给居民一个清晰的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还要给一个垃圾分类投放处,实现居民小区里投放指引清晰、设施布局完善。

眼下,各区(新区)在加紧派送《指引》给每家每户的同时,也在加快布局住宅区(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有害垃圾和玻金塑纸投放点、废旧织物投放点、大件垃圾及年花年桔投放点、其他垃圾投放点),待今年10月份设施配备到位即启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为推动这两项工作的开展进程,6月28日,深圳市城管局举办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专题培训会,组织各区城管局、街道办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共200余人参训。此外,深圳还组织开展“行走深圳”生活垃圾分类督导,以“行走”促落实、促转变、促提升。目前,市、区、街道和社区已形成工作“一盘棋”,通力合作,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培育引导市民规范进行垃圾分类,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加快推进深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立法

2016年底,深圳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这意味着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大。

尽管,深圳在积极构建生活垃圾大分流体系,将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送至市民手中,并于2015年8月1日颁布施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但由于缺乏强制力,在王国宾看来,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要想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推动每一位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必须要有严格的立法保障,否则垃圾分类极有可能成为纸上谈兵和空中楼阁。”王国宾说。

观察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的立法和执法无疑是其运转良好的重要保障。

如德国设有“环境警察”,一旦发现居民乱倒垃圾,就会发警告信,如不及时改正,会发罚单,再不改,收取垃圾清运的费用就会提升,从而加重整个小区住户的垃圾处理费用,不仅会招来邻居的谴责,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员赶出公寓。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规定:未按要求分类投放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以下罚金;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横滨市对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在通过指导、劝告、命令之后屡教不改的,将处以2000日元的罚金。

台湾地区台北市则采用流动式垃圾收运模式――“垃圾不落地”,即取消设置在马路边的垃圾投放点,强制要求居民在指定时间段内拎垃圾到垃圾收运车停靠点,把垃圾直接投放到垃圾收运车内,垃圾车的垃圾不进中转站,直接送到末端进行处理。台湾地区从2005年开始强制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三大类,对一般废弃物清除处理费随袋征收,要求民众投放一般废弃物时必须使用专用垃圾袋,售卖专用垃圾袋得到的费用则作为垃圾费上缴财政。

为此,深圳在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总结《办法》实施一年来成效的基础上,已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地方立法计划。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条例(草案)》已初步形成,正在研究、推进阶段,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深圳将用法律义务的要求推行强制分类,用严格的罚则保障强制分类的推行。

一流标准建设改造所有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理水平、能力和标准,更是一座城市垃圾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日产生垃圾量约17500吨,而到2018年底深圳的垃圾日处理能力将力争达到近19000吨,实现分类之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烧。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深圳正采用国际最先进技术与标准建设与改造全市所有垃圾处理设施。

目前,盐田垃圾焚烧厂已完成提标改造,目标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垃圾焚烧厂的典范。

东部环保电厂等三大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的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关键部分、垃圾吊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全厂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垃圾渗滤处理后进行回用,实现循环经济;烟气排放制定“深圳标准”,高于国家、欧盟标准。

“今后,深圳市所有的垃圾处理设施不但具有世界一流的设施,而且是集科普教育、绿色低碳、工业旅游、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宣教基地。”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深圳还着力探索研发生活垃圾超高压分质和干湿分类减量资源化技术与工艺。在下坪填埋场开展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生产稳定性测试,通过超高压机械设备,将原生垃圾分成干湿两类组分,其中干组分进行焚烧,湿组分作生物处理,可减少一半的焚烧处理量。经连续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顺利通过住建部的科技成果鉴定。

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成套设备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住建部2016年科技项目计划立项,深圳还作为全国唯一示范城市开展测试工作。

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监管。一是建立垃圾焚烧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数据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并与城管、环保部门联网。二是市、区城管部门根据事权划分向各项目派驻监管小组,每月形成监管报告作为垃圾处理费支付依据。三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每季度对全市5座垃圾焚烧厂和3座卫生填埋场的烟气、渗滤液、噪声等指标进行检测。组织由政府人员、专家、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组成的联合共建小组,对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借助深圳市政府市民热线、城管热线、环保邮箱和数字化城管等平台,充分了解垃圾处理设施周边居民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赢得社会信任支持,东部环保电厂还建立了项目回馈社区机制,以东部环保电厂项目及其配套项目为核心,在龙岗河南岸坪地牛眠岭、马塘两个居民小组约1.5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积极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及延伸产业。

多措并举开展生活

垃圾分类科普教育

垃圾分类能否持之以恒推进,其成效高低和进展快慢,最终取决于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和全民参与的程度。

为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深圳市近年来还积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推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推进建立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等。其中,在示范学校创建上,深圳目前已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创建,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编制印发不同学龄阶段的专题知识读本,举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及高校专题培训共300多场,开设常态化主题班会课和社会实践,引导师生身体力行生活垃圾分类,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2017年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覆盖率目标为50%,2018年覆盖率将达到100%。

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上,今年12月底前,深圳全市各区(新区)将结合辖区特色分别规划建设1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或者体验馆,作为辖区中、小学校定点科普场所,宣传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生态环保理念等知识,并免费对外开放,供市民参观学习。

在推进建立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上,各街道将选取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全面总结归纳在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入户、投放设施配备、后续管理、收运处理、组织发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工作模式并推广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引领。

目前,深圳还将每周六定为全市“资源回收日”,当天住宅小区(城中村)将统一回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引导居民养成在家中暂存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约18000场。

在上述基础上,深圳还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公益服务联盟、义工和NGO组织等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引导和督导工作,依托公益组织成立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队伍进入社区,通过登门入户、现场督导、组织发动和引导参与等措施,发动居民参与并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社会参与”的规模效应。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