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创新绿色之路 凸显“深圳特色”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城市中的“森林”,高楼大厦之中的“花园”,这些都是深圳人朋友圈的“常客”,也是民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成就。

如何推动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下称“报告”)中,“绿色”一词被提及20多次。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在新时期背景之下,深圳在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砥砺前行。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曾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努力让深圳蓝天常在、碧水长流、绿意盎然,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1 构建发展新优势

加强生态保护制度创新

站在莲花山脚,邓小平塑像之下,你会发现,深圳是一座“绿色”的城市。树木郁郁葱葱,高楼夹杂其中,恍惚间,你甚至分不太清这是森林公园还是城市CBD。

“绿”,是这座城市的追求,更是新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

近年来,深圳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05年,深圳将49%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出台了管理规定。2006年起,深圳市印发实施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和方案。近年来,又结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要求,推动生态线规范化、精细化管理。2015年,深圳森林覆盖率达到41.52%,已建成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批准建立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

倡导绿色,也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所坚持的新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始终遵循的战略指引。广东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破解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之路,深圳用数据说话: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深圳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去年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27天,为近10年最优水平。目前,全市垃圾焚烧电厂有7座,总垃圾处理能力达7875吨/天,垃圾焚烧发电的装机容量14.5万千瓦,预计到2018年底,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0300吨/天,总处理能力将达18175万吨。

此外,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也是深圳留住绿水青山的方式之一。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增强粤北环形生态屏障、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功能,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和绿色生态水系,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实现生态财富的积累增值。

深圳的绿色成就被国内外所广泛认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将于7月在深圳举办,这一每6年举办一次、被誉为植物科学界“奥林匹克”的高规格会议选择在深圳举办,充分彰显了深圳绿色发展的成就。

此前,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率领的国务院参事调研组抵深,就深圳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做法、经验与建议等进行调研。

调研组对深圳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认为深圳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创造了全国首单“碳债券”、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交易平台、全国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业务等纪录,走在全国前列。调研组希望深圳继续在碳市场的碳金融、碳资产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凸显“深圳特色”。

2 迈进发展新轨道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关键词之一。

报告指出,要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确保优良水体水质和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日前,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担任具体河长,加快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河长制的实施,对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滞洪区、海湾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巩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全面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加强火电、石化、陶瓷、水泥等高排放行业污染治理,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浓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保持大气质量全国领先,也是报告提出的期许。

据统计,全市5年累计淘汰低端落后企业超过1.6万家,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流域关停重污染企业525家。1125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3323家次企业参与“鹏城减废”行动。率先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截至2015年底,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137万平方米,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超过3303万平方米。推进雨水利用、中水利用等工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7%。

报告还指出,要实行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加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确保土壤安全。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即“土四十条”)。其亮点之一在于,利用科技支撑推进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事实上,参与深圳土壤污染治理,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还有不少创新企业,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员。其凭借“边坡与废弃地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创新及应用”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一项目已形成一整套集边坡和废弃地稳定措施、植物新品种与群落构建、植物废弃物资源化与土壤系统构建为一体的系统性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在全国广泛应用。

其中最为深圳市民所熟知的,便是欢乐海岸。“欢乐海岸原来是海湾、滩涂地,这块地曾围起来置放垃圾、废弃物,甚至排放污水。”铁汉生态品牌文化办公室主任刘德荣告诉记者,铁汉生态通过“边坡修复”研究加强技术攻关,在大大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还简化了工艺操作。

发展总体呈现向好向上之势,但这并不代表深圳在绿色发展方面没有任何挑战。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博导教授诸大建曾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同样存在挑战,即如何让资源环境思想进入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主流,从根本上消除环保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表示,深圳的车辆密度已是全国之冠,尾气排放的增长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非常考验政府的决心和智慧。此外,垃圾分类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深入人心,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艰苦的推广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需要我们永不言弃,因为已无路可退。”上述业内人士称。

3 环境倒逼产业转型

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

工业在较长时期仍是广东省主要污染来源,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期许之一。

深圳的做法与报告几乎一致: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重点提高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制造水平,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新能源、生态有机农林业等绿色产业;对标国际先进节能环保标准,强化节能减排和环保准入,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治理和绿色化改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实施清洁能源发展工程和新能源汽车培育工程,在全省公交领域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和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截至2017年4月底,深圳已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车14603辆,纯电动化达90%,有望在2017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和传统燃油公交相比,公交全面电动化后纯电动公交每年有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万吨,减少其它废气污染物排放约6000吨。

机动车尾气已成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的一大“元凶”。深圳在新能源公交推广上,不仅时间领先全省和珠三角,规模占比也超过全省和珠三角水平,成为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辆推广规模最大的城市。

要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运用金融工具调节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深圳在这方面正不断发力。

近日,深圳市属国企能源集团下属妈湾电力有限公司将持有的深圳市碳排放配额,与深圳中碳事业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自愿减排量(CCER)以现金加现货方式,在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完成置换,置换规模达68万吨,创下国内单笔配额置换交易最高纪录。

2013年以来,以深圳入选国家首批碳交易试点省市为契机,排交所率先启动碳交易,是全国首个总成交量达百万吨级、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交易平台,市场流转率稳居全国第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称,碳排放权交易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一直在以此推动节能减排,探索绿色金融和低碳公益新模式。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引导企业的生产注重绿色环保。

当前,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和全球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2016年央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渐趋完善,绿色金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深圳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加之位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位置,金融资源充裕,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6月27日,深圳金融学会第七次会员大会暨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深圳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绿金委”)宣告成立。深圳绿金委将通过搭建政策研究与沟通协调平台,探索实现深圳绿色金融的实务创新与跨境合作,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亚洲乃至全球的绿色金融中心。

数读

深圳之“绿”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深圳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八个明显下降”,其中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5%、43%、29%、21%。

2016年深圳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去年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27天,为近10年最优水平。

目前,全市垃圾焚烧电厂有7座,总垃圾处理能力达7875吨/天,垃圾焚烧发电的装机容量14.5万千瓦,预计到2018年底,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0300吨/天,总处理能力将达18175万吨。

《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到2017年年底,深圳全市河湖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市、区、街道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消除2780个入河排污口。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1.35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建有6个绿色生态城区和园区,建成投产8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深圳成为国内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最大和获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探讨

绿色发展与东进战略如何结合?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曾表示,绿色低碳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深圳作为一座不到40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不仅创造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在经济保持较增长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吴优介绍,“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超过25%,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深圳的新名片和新的竞争力。

“过去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是以部门为核心开展的,而新型智慧城市则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横向融合,产生几大应用领域,包括绿色低碳域、城市治理域、产业经济域、基础设施域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智慧深圳总设计师郑爱民此前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

一年一度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是聚焦绿色发展、探讨前进之道的会议。而绿色发展与时下深圳的“东进战略”如何结合,也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在去年的第四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的袁义才研究员表示,“东进战略”的实施,要从国家、省、市发展的高度来对深圳东部地区的发展定位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谋划,既要看眼前5年的目标,又要看长远发展,要有战略思考,“实施东进战略与绿色低碳发展密切相关,要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绿色新城,建设一个高品质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汇集国际创新人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城区。”

从深圳市区向东,穿过梧桐山隧道,就来到深圳最美的滨海城区盐田,世界单港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的码头盐田港坐落于此。这里也是深圳最具知名度的旅游休闲胜地之一。然而,建区之初,盐田区也曾饱受区内港口物流业、珠宝加工业带来的噪音、扬尘、污水和尾气等困扰,屡遭居民投诉。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盐田区委书记杜玲介绍,近年来盐田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工作主轴,坚持走“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优”的发展与保护并重之路,在绿道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餐厨垃圾处理、市容环境考核等项目上赢得了一个个奖杯。2015年盐田区还创新推出了“城市GEP”概念,首次尝试为城市生态系统“定价”。日前,盐田区出台《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机制。

被誉为深圳最后“桃花源”的大鹏新区,是深圳唯一不考核GDP的城区。新区被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土地占全区面积的73.5%,自然海岸线保有率70.6%,海洋生物4000余种……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2014年大鹏新区编制完成我国第一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履职情况进行审计。目前,大鹏新区已成功申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以及“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三个国家级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入海陆统筹发展期。

  来源:南方日报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