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企业间共同分担成本 合力打造节能减排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来源:东北新闻网

   近日,华能营口电厂利用鞍钢鲅鱼圈分公司炼钢后排出的废气发电,两个多月时间成功发电近1亿千瓦时。按此标准,该项目年发电量将达4亿千瓦时。两大国企携手利用废弃煤气掺烧发电,这在我国大型火力发电厂中还属首例。据了解,在该项目建设中,华能方面出资500多万元建成一条专用输气管道与一墙之隔的鞍钢鲅鱼圈分公司相连,鞍钢炼钢炉产生的废弃煤气通过专用管道,直接进入华能营口电厂1号锅炉代替煤燃烧发电。通过该掺烧装置,一年下来,鞍钢不仅能向空中减少排放废弃煤气2.4亿立方米,同时还能为华能营口电厂发电节省标准煤10.8万吨,相当于关停一台5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除去付给鞍钢方面的煤气费用,华能营口电厂每年可节省燃料费用2000多万元。

  眼下,通过企业合作,打造产业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各大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减排不要“闭门造车”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减排”成效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协调引导企业转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为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已成当务之急。

  在采访中曾听一位工程师说过,如果将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轮胎等厂家宣传的节油效果相加,会得出整车节油超过30%的结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但在目前情况下不可能实现。因为客车节能不是单个汽车生产厂家的事情,是汽车产业链上的厂家合作开发、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两年,国内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合作,力图打破这种“不可能”。天津市公交集团滨海公司、天津市公交集团第一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德传动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节能产业链,便为城市客车节能工作开创了新的技术路线和模式。

  这5家企业组建节能产业链,由公交公司向厦门金龙、玉柴发动机和天津中德传动有限公司提供运行参数开发产品,为天津公交集团量身打造节能环保型城市客车,再由公交公司实际运营跟踪。经过优化匹配的厦门金龙客车节油效果明显,平均百公里耗油仅为22.3升,节能环保型城市公交车的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盛其告诉记者:“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节能减排不是闭门造车,企业应该主动走出去,寻求多方合作,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走出“单打独斗”天地广阔

  在鞍钢集团矿渣开发公司销售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全年的合同年初就签完了,现在连库存都没有,外面的卡车排着长队,产品刚生产出来,不落地就被拉走了。”他还自豪地说,“用了我们的矿渣微粉,水泥强度就有保证,现在国内建设高速铁路,水泥里必须掺用我们的产品。”

  钢铁、建材是两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但换一个角度讲又是最佳产业链组合。钢铁生产的冶炼渣固体废弃物经深加工后生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可作为原料用于建材行业。水泥生产是CO2排放大户,CO2排放量约占中国总排放量的24%。据有关数据显示,每生产1吨水泥会产生0.815吨CO2,而冶炼渣粉恰恰是未来水泥、混凝土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原料,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钢铁和水泥生产污染环境的问题,还能为建材行业提供资源保障。鞍钢矿渣公司负责人曾告诉记者,若将冶炼渣粉取代熟料全部用于水泥生产,仅辽宁地区每年就可减少CO2排放量3260万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的例子还真不少。例如,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印制电路企业同步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并且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中国的印制电路产业发展过于迅猛,部分企业对其所产生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料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导致“三废”污染比较严重,印制电路产业因而被某些地方戴上了“污染大户”的黑帽子。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面临着原料不断上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经营压力。面对这一新的形势,一些聪明的印制电路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企业产生的大量“三废”物质的环保治理与资源再利用方面来,并且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帮助其环保地、低成本地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边框料、报废板、废渣、废液,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也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再创价值。这部分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打造节能减排产业链的方式,走出了污染困境。

  山东某市一家碱业公司与两家发电厂联手启动了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消化”掉碱业公司每年产生的14万吨“白泥山”,还使发电厂锅炉烟道气的脱硫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3家企业年可节约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3000万元,胶州湾也将不再遭受“白泥之患”。

  曾是污染源的“白泥”,一经循环模式下的资源化处置,就变成了经济效益巨大的“金山”,且换回了“绿水青山”。由此看来,企业联手,合作减排确实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更为企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政府宜扶持并推行合作模式

  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能否成功的关键却在企业。只有企业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节能减排的热情才会更加持久,节能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合作减排,其实就是通过大家分担,降低成本,并变废为宝,企业获利。这样的好事,如何才能得到广泛推广,而不是像现在只是个例呢?

  在采访中,记者所接触到的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认为,需要政府担起责任。首先政府要大力推行联合节能减排模式,密切校(院)企、企企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实践证明,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有鉴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同经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项目,包括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政府还要合理布局循环经济项目,拉长产业链条,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成本。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并重的治理思路,突破单一为治污而治污的局限,探索跨行业、区域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重点企业、项目库,促进关联企业、项目适度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发展,使节能减排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连、良性循环,并使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的成本尽量降低。重点要在重化等污染行业,推进企业之间消化工业废物的“循环链”,通过行业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工业废物全面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此外,还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扶持力度。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制定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此,各级政府在落实相关价格改革方案的同时,还应针对实际制定并落实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