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节能协会

莫把低碳当成城市广告牌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6:53:20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12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不但一批新法规、新政策开始实施,还有不少特别消息发布,例如,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消息就有两条:一条是,据人民网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而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另一条消息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发改委专家却指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已经“低碳”了,“十一五”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说明我们已经在发展“低碳经济”;不少城市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口号,说明我们已经或者即将过上“低碳生活”;再加上不少商家宣称自己产品都是“低碳商品”,我们似乎已经与低碳结缘了。事实上,我们与真正的“低碳生活”、“低碳经济”还有不少距离。以节能减排为例,国家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从数字上看的确是提前完成了,但地方在完成各自任务时,迫于问责压力,采取了“一刀切”等极端方式,甚至采取了作假手段,使得节能减排变成了一种短期的“数字游戏”,一旦实现了数字目标,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估计又要开工了。

 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其实并不难,只要打一场“突击战”即可,难的是改变地方官员短期政绩观。由于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能给地方官员带来需要的短期政绩,所以不少官员宁要“黑色经济”也不愿要“低碳经济”。当然,嘴上还是要唱“低碳经济”的调,但实际行动是假借“低碳”之名,走的是“伪低碳经济”之路。

 再说“低碳城市”。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只确定了5省8市的低碳试点,然而,吹响“低碳城市”号角的就有上百个城市。公众当然希望每个城市都变成“低碳城市”,但问题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真正愿意放弃“黑色经济”吗?愿意为“低碳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吗?再说,我们的城市市民是否都具备过“低碳生活”的意识?

 在我看来,节能减排在不少地方已经沦为一种“政绩工程”,是为了逃避问责、捞取政绩进行的节能减排,而不是为了公众利益、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同时,节能减排也是一种“面子工程”,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显然,对上对下都很有面子。而且,地方官员也可以用“低碳城市”的名义,进行招商引资,对政绩进行新一轮包装。

 对于那些打着“低碳城市”旗号的100多个城市,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低碳城市,而不是广告牌。的确,我们不少城市管理者爱耍小聪明,当“宜居”一词流行时,就吹嘘为“宜居城市”,当“幸福感”、“国际化”流行时,就包装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例如,2006年全国就有180多个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显然,当一个城市连最基本的民生、安全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何“宜居”、“国际化”?

 毫无疑问,“低碳城市”是城市概念营销的又一个概念,某些城市管理者以为提出“低碳城市”城市就“低碳”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当我们为了漂亮的GDP、房地产财政等利益,而把建筑能耗、交通能耗、政府机关能耗抛到九霄云外,对市民的低碳意识缺少培养,对低碳产品、低碳行为缺少政策支持,那么,所说的“低碳城市”只能说是一种“欺世盗名”。

 

Document
greenleft
Document
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抖音
扫描查看抖音
B站
扫描进入bilibili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