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环境保护双重需求下迅速崛起,成为传统汽车化石能源消耗以及汽车尾气污染命题下的新选择。业界人士称,我国作为全球汽车第一生产和销售大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广也有独特的优势。
实际上,在政策补贴放缓,市场深耕难题提升的现阶段,业内已经有了从“弯道超车”转向“换道超车”的声音。如何调整好发展姿态,迎合市场化发展需求,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此之前,必然要先厘清新能源汽车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桎梏。
新一轮“骗补”风波起于工信部的点名,4家新能源公司成为首批上了工信部“骗补”榜单的车企。6月29日,工信部通报称,4家企业整改工作已经通过验收。但是这也反应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规范化,这是杜绝“骗补”、“骗资质”这一类情况发生的先决条件。 其次,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充电桩建设。目前,我国仅限于一些大城市的充电桩普及率较高,余下城市都还没能解决这一问题。据统计,我国公共类充电桩已经建成128246个,专用充电桩也有13008个,可是比起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仍有些相形见绌。而且,充电桩适用性也有待扩展。
再者,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不仅是充电桩建设滞后引起的,还有充电速度、充电地点、充电续航局限性的因素。就市场上多数新能源汽车型号来看,在不损伤电池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充电时长基本不会低于3小时。充电地点固定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也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然后,从大的性价比方向来看,新能源汽车算上各种补贴之后仍比传统的同配置汽车高出一截,“平民化”道路依旧漫漫。具体来说就是,新能源汽车省下的用车成本优势,还没有大到抵消其相对于传统汽车的购买价格差。而这,还没有算上售后的一些隐性成本。
新能源汽车发展快也自然有快的缺陷,售后服务、维护技术、折旧价格这样的问题逐渐凸显了出来。我国传统汽车维修点覆盖已经基本完成,维护技术也基本完备,而新能源汽车则不然,尤其是非一二线城市,这种问题更加突出。再从二手车市场角度出发可以明显看出,二手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低,价格低,保值率低。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仍存在技术性问题待突破,并且需要尽快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整个市场发展就像业内专家所分析的一样,正在经历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过渡期,有望在“阵痛”之后彻底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