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发展:总里程突破4.8万千米
从1958年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始修建,到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中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在54年突破4.8万千米,超越原电气化铁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跃升为世界第一位。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展热电联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现役机组和电网技术改造,降低厂用电率和输配电线损。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根据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千米左右,电气化率将达到60%以上。
1879年5月31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迄今已有133年的历史。自我国铁路运输改革之后,电气化铁路的里程已经越来越长,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以前的火车靠的是热能转化动力,需要不断烧煤,电气化铁路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降低了火车经过的噪音,并且电气化铁路牵引功率大,能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和速度,具有技术、经济、环保方面的优越性,是各国铁路优先发展的铁路牵引动力方式。目前世界上6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总里程排在中国之后的几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43300千米、德国21013千米、印度18810千米、日本16965千米、法国15217千米。
建设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故事
线路上山:用凿子凿出一级一级的台阶
投资规模大、参建单位多、跨越点繁杂。地理环境恶劣、工期紧、跨冬季施工周期长……西宁―格尔木电气化铁路(察汗诺―格尔木段)110千伏供电工程是青海海西供电公司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工程。要说工程进展最难之处当数锡铁山。与一般山体结构不同的是,整座锡铁山是岩层结构,山势陡峭、层峦叠嶂、无处落脚,仅7千米的耐张段里就设置了14座塔,一个工程队花了近一年时间才完工。
锡铁山的垂直高度大约500多米,山脚下就是铁路,大型机械和施工设备在这里派不上用场,只能在塔基建设中少量采用炸药。为了开辟一条上山的路,供电员工用凿子凿出一级一级的台阶,修出了一条宽约50厘米的简易人行道,有的地方只能落下半截脚掌。从半山腰往下看,满是嶙峋突兀的石头。放线时,几十号人,根据力量大小分别在肩头上盘上几圈导线,一个连着一个喊着号子一起往上爬,远远看去像一条长龙,场面颇为壮观。
2011年6月29日,西宁―格尔木电气化铁路通车,这也是青藏铁路穿越柴达木地区的首条电气化铁路。
用电报装:“电管家”代为跑腿
2012年7月1日,汉宜铁路通车了,从此江汉平原告别了无干线铁路的历史,坐动车从武汉到宜昌用不了两个小时。
在这条全长293.1千米的电气化铁路4年的建设历程中,湖北省电力公司想尽办法为用电报装“挂挡提速”,让铁路建设早日用上电。
汉宜高铁用电报装共涉及9个环节、10个部门,湖北宜昌供电公司为其选派“电管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报装服务。这样一来,客户无需到处奔波费神,只要根据清单准备好材料,办好相应手续,材料报送、审查、意见反馈等一系列工作都由负责报装的“电管家”代为跑腿。在客户报装申请被受理后,这些“电管家”还要按要求对各环节实行节点控制,针对重点项目召开报装协调会议,使各个环节高速运转,千方百计减少接电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汉宜铁路用电报装从接受申请到送电成功,所需时间和一般情况相比,平均缩短四成以上。
巡视线路:整个人都变成“土人”
寒冬,陕西省宝鸡供电局送电工区中心保线站巡线工宋志刚行走在硖石至姜城2条110千伏线路下方,刺骨的寒风吹在他脸上。他的上下牙不停地“打架”,大风卷起地上的黄叶和灰尘直往身上扑,宋志刚整个变成了“土人”。尽管如此,他依然认真地注视着每一根导线、每一只金具、每一片绝缘子,不让任何一个缺陷从眼皮底下漏掉。
长期的野外工作,宋志刚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一天徒步行走20多千米,晚上到家时几乎站不住了,他的爱人会默默地用热毛巾敷着他肿胀的双腿。尽管如此,在每个寒风凛冽的日子,他依然用坚强的意志坚持着,完成巡线工作。
陕西省宝鸡电网是西北电网水火电互供和功率交换的桥梁和枢纽,目前拥有330千伏、110千伏、35千伏供电线路137条、约3045千米,承担着为宝鸡地区工农业生产和陇海、宝天、宝成、宝中4条电气化铁路安全供电的任务。由于宝鸡地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很多地方车辆都无法直接到达,巡线只能靠步行翻山越岭。为了完成一天十几基铁塔的巡视任务,送电工区的员工们每天早出晚归,上山带上烧饼,渴了就喝口泉水。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的双脚称作“量天尺”。输电线路有多长,他们的足迹就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