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状况接连垫底,环境挑战引发深层次反思――
文/佛山日报记者骆苏艳、黄才文5月11日下午,顺德大良石洛涌。顺德区区长彭聪恩站在涌边石阶上,反复将一根长竹竿插向涌底,估算着涌底淤泥的厚度。然后,他又用手撩起涌水闻了闻,不禁皱眉:“真的太臭了。必须要整治好,不然真是对不起居民。”
和黑臭河涌一样,让彭聪恩感到治污压力的还有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省空气质量排名――顺德又是倒数第一。“很担心顺德第二季度再垫底,但绝不能再垫底。”彭聪恩斩钉截铁地说。
顺德的“舆情痛点”
环保之于顺德,是一个高度敏感词。
2014年8月底,一连两篇关于“顺德黑电解厂直排水源地威胁几十万居民”的央媒报道,引爆顺德环保舆情,并持续发酵。
事实上,从2011年起,顺德环保方面信访投诉便呈井喷式上升。2013年9月,广东省环保厅首次公布珠三角9市及顺德区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月报及排名,顺德成为珠三角污染“黑三角”之一,污染最严重。
2015年,顺德年度空气质量状况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全市环保责任制年度考核排名从第一退居至第四。今年第一季度,顺德空气质量排名再次全省垫底。
顺德环境问题究竟因何积聚爆发?
不可否认,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先发地区一样,作为工业重镇的顺德,30多年来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道路,大气、河涌、土壤等受不同程度污染,环境压力巨大。
从产业结构分析,顺德传统产业“两家一花”中,家电、家具行业在引领顺德领跑珠三角、领跑全国的同时,电镀废水、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也直线飙升。
从产业布局看,顺德早期工业的无序爆发留下最难处理的环境历史遗留问题。顺德区村级工业区以小微型工业区为主,全区小微型村级工业区192个,占全区249个村级工业园的77.1%,而村级工业区内小微型企业占比超95%。
这些村级工业区大多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早、起点低,受当时经济、环境限制,村级工业发展以自然聚集为主,普遍缺少合理规划。村级工业区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环境问题突出,环境风险隐患多,违法排污长期存在,已成为当前顺德环境执法的难点、环保投诉的重点。
除了高增长、粗放式发展模式落下的“疾痛”,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顺德还存在地理上的“先天缺陷”。
顺德区气象局总工程师梁耀兴指着广东省地形图,从气象学角度分析顺德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劣势:顺德位于珠三角冲积平原的腹地,冲积平原北面横亘着南岭山脉,西面是阳春、信宜等山区,加上顺德常年风向以北风、东南风为主,西风极少,东北风时有,大气扩散条件并不佳,污染物容易积聚。
梁耀兴的分析从相关科研报告中得到印证。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吴兑教授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广东地区清远―三水―佛山―顺德―新会―斗门及东莞―深圳是灰霾天气集中的污染物输送通道,其中顺德就位于这个污染带中。在珠三角9市中,地理因素是影响本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顺德(以及广州、佛山、肇庆)由于远离海洋,背靠白云山―鼎湖山等珠三角西北部山体,扩散条件相对较差,且工业、人口和车流密集。因受地理因素影响,顺德区近年空气质量虽然有大幅提升,但其他地区改善更明显。
顺德两个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置也是硬伤――一个位于大良苏岗、一个位于容桂图书馆附近,均是交通繁忙、工地较多、餐饮企业聚集区域。
化危为机的环保战
环境挑战与舆情聚焦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巨大隐忧。2014年央媒曝光黑电解厂偷排事件,震动环保部,引发顺德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反思。
2014年9月,顺德启动环保“百日行动”,并同步开展村级工业区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掀起一场里程碑式的“铁腕治污”风暴,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痛定思痛,化危为机。顺德人又一次以“创新基因”在环境治理上开创了多个“率先”。
2014年10月,顺德全省率先成立“环保警察”。
2015年2月,顺德全市率先成立环保巡回法庭。
2016年1月,顺德全省率先试点推行VOCs排污权交易,明确资源有限、有偿使用的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
2016年3月,顺德全省率先出台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生态文明间的自然边界。
在今年3月4日首批 VOCs 排污权交易现场,佛山市森拿美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碧霞两次出价,在第一轮竞价就以8600元/年・吨的价格竞得0.735吨指标。
“有偿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企业在为环境买单的同时,更会想方设法提升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我们工厂新项目就改进了生产工艺,今后从产品设计方面还会做出改进,尽量减少用漆。”邓碧霞说。
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像邓碧霞这样的企业老板意识到环保“新常态”。
2015年,顺德区以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全区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15年,顺德在全省空气质量排名虽然垫底,但国控点6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水平全面下降,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1.1%,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区内10条重点主干河涌水质达标率为80%。
2015年7月,顺德区被省环保厅授予“广东省生态区”称号。
对于顺德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模拟与信息实验室副教授朱云博士用数据予以肯定:截至2015年,顺德连续两年臭氧浓度排名从倒数第一提升为倒数第三。
近地面的臭氧是科学界公认最难控制的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一定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经由复杂大气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及珠三角地区整体污染水平虽逐年下降,观测到的年均臭氧浓度同比却持续上升。
“不要小看这前进的两位,在不利的地理位置条件下,如何在兼顾治污成本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空气污染水平,这是我对顺德大气污染防治最为感兴趣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在各种环保论坛、研讨会推广的经验。”朱云博士认为,在周边城市大气污染区域传输对顺德的大气污染水平影响较大的情况下,2014年以来,顺德强化了以工业VOCs为代表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控制,努力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做到了单项污染物水平同比明显下降,且单项指标全省排名均不是倒数第一,这是极为难能可贵之处。
新瓶颈期的突围路径
当前,顺德正实施新一轮开放带动发展战略,生态环境破局迫在眉睫。
有观察人士提出,在当前生态文明的语境下,顺德旧有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已难以支撑顺德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德经济的发展才能迎来新契机。
毋庸置疑,两年来的断腕治污正搀扶顺德走出舆情迷障,淘汰落后产能为顺德产业腾笼换鸟、提质增效赢取空间和机遇,但顺德环保突围之路依然难关重重。
在朱云博士看来,顺德环境综合治理正走进新的“瓶颈期”:在仍未跳出全省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甚至垫底的困局中,顺德未来环境综合治理的压力加大。因为经过前期“铁腕治污”,顺德当前环境治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顺德区环运局副局长伍成亮也坦言,顺德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但环保与产业未能协调发展,这种非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到了今天,必定影响顺德发展质量和效益。
如何扭转局面,伍成亮认为必须通过产业、城市、环境的共同转型。
早在2015年初顺德区委全会上,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就提出,顺德发展空间在于“三旧”改造,发展环境在于环境治理,内涵在于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三者环环相扣,三套组合拳一起打起来才能把“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战略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1月顺德区委全会上,区邦敏再次强调环境治理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治污思路,明确提出“将‘三旧’改造与产业提升有机结合,铁腕治理环境污染,依法整顿落后产能,以良好环境吸引优质企业、以优质企业促进环境优化”、“支持传统企业挖掘高端发展潜能,推动总量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变”。
“今年在大气治理和水环境整治方面必须下大力度,最基本的要求是空气质量不能再垫底。”在2月举行的顺德环保工作会议上,彭聪恩现场“立誓”要脱掉环保“包尾”帽子,调动全民参与形成大环保格局,持续提升环境质量。这是继顺德两会后,彭聪恩第二次提出“顺德环保要打翻身仗”。
如何让顺德空气质量摆脱全省垫底的局面?成为了顺德环保翻身仗的关键一役。
在分析去年底至今年第一季度空气监测数据后,顺德区环运局总工程师李加华提出推行监测和治理相结合的“精准治污”思路。
李加华认为接下来顺德各个大气监测点及镇街要结合周边环境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完善监测和执法联动机制。同时鉴于大气污染存在区域传送的特点,在区域治污方面更主动、开放,强化与周边区域的环保合作。
正如李加华所言,区域联合治污正成为顺德环境治理的新路径。3月11日,顺德区与中山签订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议,建立起跨界污染联合巡查和执法、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环保信息共享、环保应急事件联合处置等机制;3月15日,顺德区环运局与江门市环保局就环境共治对接机制及对策进行沟通,双方定于年内签订联防联治协议,针对交界区域开展跨地区环保联合执法行动。目前,顺德区与番禺区的联防联治合作也在筹备中。
随着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新一轮环境综合治理风暴正在酝酿。伍成亮表示,顺德将从锅炉整治、VOCs治理等六方面着手,打好环保“翻身仗”。
专家访谈
以科研数据 指导精准治污
专访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模拟与信息实验室副教授朱云博士
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经由公开招投标承担了《顺德区大气复合污染机理研究及质量达标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任务,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与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顺德区空气质量保障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朱云博士是该项目负责人,项目于去年通过郝吉明院士主持的专家验收后,他依然持续关注顺德环境治理进程。
记者:在您看来,顺德大气污染防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朱云:臭氧、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M2.5、氮氧化物是顺德“最难搞”的大气污染物,臭氧和VOCs、氮氧化物的关系更是扯不清、理还乱。本地排放的氮氧化物能“吃掉”臭氧,但同时氮氧化物和VOCs在阳光下,经由光化学反应又会产生臭氧。顺德臭氧浓度水平持续下降的实事表明,在周边地区氮氧化物减排对顺德臭氧浓度降低有正效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间接证明了顺德近年来工业VOCs减排卓有成效。
记者:对于顺德下一步治污,您有什么建议?
朱云:基于科研及数据挖掘的科学决策,推动精准治污是顺德的治污方向。顺德需要开展更多的科研工作,用科学数据为精准治污提供依据。工业VOCs治理是顺德2014年、2015年重点关注方向,建议顺德今年增加关注扬尘源、工业一次细颗粒物、机动车、餐饮油烟等生活源排放,开展综合治理。
顺德可考虑提请佛山行使地方环保立法权,参照美国的新车准入标准,强制要求佛山上牌的新车加装ORVR(车载油气回收系统),有效减少机动车VOCs排放。美国经验表明,新车加装ORVR的成本不到300元/辆。
记者:在顺德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升级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谋求可持续发展?
朱云:这一点,美国做得最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开始注意到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要求环境政策的制定或修改均使用费用-效益分析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费用-效益分析法的正确使用,推动了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创新,提高了达到空气质量目标的成本有效性。
美国的经验值得顺德借鉴。顺德在科学制定减排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先易后难,花钱少、直接效果明显的排在前面,如施工场地和道路扬尘的控制;花钱多的排在后面。做好区域治污的整体成本和环境效益分析,加强日常的执法,实现精准治污。
(佛山日报记者骆苏艳)
数读
�2014年“环保警察”成立至今,顺德共移送案件36宗,法院已判决35宗42人。
�2015年2月10日,环保巡回法庭揭牌。2014、2015年分别移送法院强制执行环保类案件491宗、394宗。
�至2015年底,顺德区完成首批38个试点村(居)的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提升任务。
�2015年顺德区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5672人次,检查企业9794厂次,发出整改通知1896份,立案801宗,行政处罚689宗,关停企业789家,适用新环保法查处案件13宗。顺德区连续两年环保立案数和罚款数在佛山排名第一,在全省排名靠前。
�2016年顺德“环境安全百日检查行动”共出动735人次,检查企业256间,发出环境监察意见书31份,作出处罚决定9宗。
�2016年1~4月份,顺德区共收到环保类投诉案件128宗,比2015年同期减少3.8%,比2014年同期减
少29.7%。
(佛山日报记者骆苏艳整理)